2025年4月15日,莱茵科斯特与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学院联合发起的“技术对话·文化共鸣”学访团中国行圆满收官。本次活动以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协作为核心,聚焦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领域,通过产教融合实践、技术联合攻坚与文化互鉴体验,推动两国在人才培养标准互认、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上的深度衔接。作为德国“双元制教育”与中国“产教融合”战略的实践典范,此次活动不仅加速了“德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的技术共振,更以青年人才为纽带,为两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双向驱动的核心动能。
一、产教融合新探索:探访中德智造前沿
学访团首站走进莱茵科斯特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代表师生实地考察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与数字化产线调试车间,深入体验中德联合开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员培养体系。
在淄博高新区科学城,代表团参观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实验室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实地观摩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工厂动态预警系统、AI视觉质检等技术的落地应用。
二、技术攻坚与文化交融:中德学子共创智能未来
中德学生联合开展“智能控制车挑战赛”挑战赛。双方学员混编组队,围绕传感器集成、运动控制等模块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完成四轮驱动智能控制车的设计、制作和调试任务。
三、文明互鉴新篇章:感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技术交流之外,学访团通过系列文化实践课程感知中国传统技艺的现代生命力:
书法研习:从握笔、运锋到完成一幅“我爱中文”的作品,德国学员在墨香中体会“方圆有度”的东方哲学
琉璃制作:亲手烧制琉璃挂件,感受高温淬炼下“火中取艺”的匠心传承;
烟火淄博:体验“小炉+小饼+小葱”的地域烧烤文化;参与中式面点实践课程,独立完成擀皮、包馅的饺子制作全流程;
带队老师安德烈·迪尔格先生在采访中表示,莱茵科斯特依托与德国同步的高标准生产设备、教学资源及人才培养体系,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深度融入中国技术人才培养实践,并通过优化培养路径显著缩短培训周期。这种“硬技能+软实力”并重的培养模式,不仅注重个人技术能力的精进,更通过项目化团队协作机制,培养学生“团队至上”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无缝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当德国精密制造理念与中国数字化创新基因在智能产线上交汇,当巴伐利亚技术学院的工程逻辑遇见淄博琉璃的千年匠艺,中德合作正以职业教育为轴心,书写工业文明互鉴的新范式。莱茵科斯特与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学院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双向实训机制,将成为两国绿色工业转型与智能制造升级的“技术孵化器”。这支跨文化技术员队伍,既是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与中国职教改革成果的融合体现,也是两国产业链资源互补、市场协同的战略支点。未来,双方将以人才共育为基,以标准共建为纲,以文化共鸣为魂,持续释放“1+1>2”的协同效应,为全球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双边合作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