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山东中心主任丁茹率队赴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进行合作洽谈,双方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评价及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了深度交流。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副院长乔岳,院长助理、EDP中心主任郑海涛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此次交流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推动创新转化人才的培养与技术转移的高效实施,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加强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丁茹主任详细介绍了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背景、组织架构以及其独特的运行模式,特别强调了”双元制教育”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创新转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她谈到,史太白中心的技术转移模式注重跨国技术合作和本地化技术创新,尤其是通过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技术经理人和创新型人才。她指出了“双元制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这种教育模式结合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就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丁茹主任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技术经理人社会团体的创办与发展,她表示,未来将与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行业规范、学历教育和企业培训等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她特别提到,创新转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需要高素质的管理和决策型人才,技术经理人在其中发挥着桥梁作用。
乔岳副院长介绍了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自2017年建院以来的发展历程和职能定位。他谈到,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是山东大学下设二级学院,是由山东大学、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英国剑桥大学三方合作创立。学院致力于创新转化人才培养,设立工程管理专业(创新转化管理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及MBA创新转化管理方向等。高级管理培训中心(EDP)是学院直属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心,中心依托山东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学科与创新优势,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
乔岳副院长表示,学院秉承创新发展理念,愿意与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在专业学科建设、技术转移学历教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技术转移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并提到,学院在未来将加大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力度,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技术转移生态的建设,以期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破除“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
在此次座谈交流中,青岛仁梯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董事长、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转移中心山东中心顾问张德震也提出了有关技术转移领域的独到见解。他指出,当前中国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中依然存在“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即科技研发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这在创新转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尤为突出。如何打破这一瓶颈,需要从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跨学科合作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改革。
张德震强调,高校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但现有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尚难以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他建议,教育体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学科建设方面,要将创新性实践项目引入课堂,推动学术研究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张德震还提到,创新转化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陪跑式”案例教学方法,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规划方面,张德震进一步提出,必须从企业端和高校端的合作入手,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行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技术转移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科技和经济脱节的问题,实现科技成果的真正转化。
通过此次交流,德国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与山东大学国际创新转化学院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双方将围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工程硕士项目、行业规范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此次洽谈不仅加深了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